開篇先來個
大罷免,大成功!
沒想到搬家之後這麼快就要迎來第一次投票,特別上網查了投開票所。實在是很焦慮,但是要保持信心。我其實是把這次罷免看成背水一戰,但或許其他人說得更好:「為愛而罷」,為了保護我們深愛的台灣。
千言萬語,拜託各位了。
最近有兩件事,一是我註冊了LinkedIn帳號,打算違反本性替自己包裝形象,畢竟到處都是有三分本事說七分話的人,我只是把我會的東西用比較不謙虛的方式寫出來而已,看看有沒有什麼藍海可以開拓(目前是沒有,但我也不想再塑造另一個社群同溫層)。
另一件事是又(?)進入早睡早起模式,作息快跟我們家那位早餐店阿姨差不多了。本來覺得十點就寢不切實際,但零社交生活要顧好自己的行程是易如反掌,不知道會維持多久就是。作息會調得這麼早,原本只是因為上週的一個工作:替國資圖辦給高中生參加的「閱讀代言人」活動講一堂課。1答應了才發現課是上午九點,表示我至少六點就要從淡水出發才來得及(結果我前晚胃痛,還是落了個睡眠不足)。
書店店員的策展之道/書的連連看
很久沒接到類似的邀約,不過今年五月和七月分別去了兩個不同的單位上課,另一個是東吳大學圖書館主辦的線上課程,學員是東吳、淡江跟銘傳的圖書館員。通常會找我想聽的都是「書店怎麼策展」,倒不是我多會策展,而是在台灣,能以個人身分接受邀約的書店工作者應該沒幾個。(想走這個路線我是建議先不要,很難賺。)
東吳這堂課原本是完全遠距,但他們用的會議軟體我沒有用過,有點擔心當天會不順暢,對方決定讓我到東吳用他們的設備,不過我還是對著鏡頭講話,館員一人一台電腦。東吳圖書館有一間設備不錯的直播室,還替我打了燈光。(附帶一提,他們館藏大量絕版台灣漫畫,以及日本和英美法德西等多國漫畫,很特別。)
我其實很討厭遠距,要是沒有做好萬全準備,根本不是用「尷尬」就能形容的場面,於是我準備的講稿幾乎是逐字稿,事前搭配簡報練習非常多次。說到簡報,我不擅長做簡報,通常用簡短詞句加上圖表和簡單的動畫,但這些內容總是花很多時間琢磨,因此從來不答應邀約單位「提供簡報存檔」的要求,現在有些單位還會詢問是否同意錄影放上網,我也敬謝不敏。只能說是我的功力尚淺,正因為只能拿一小時兩千塊的價碼,不好好保護這點資產不行啊。若以時數換算,做一份教案的時薪……還是不要算好了。
後來我就改變做法。這類課程的簡報雖然不適合以「賈伯斯」風格進行,倒是可以放很多書店的照片,除了標題、大綱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文字,上課時看圖說故事才會知道內容,而且用PDF或圖片格式都可以播放,不必事先傳給對方測試。在東吳首次嘗試的效果還不錯──純粹是自己覺得,因為課程中專注於簡報,館員的帳號沒顯示頭像,沒人留言,問題也是樁腳準備的,我完全不知道館員對這堂課的反應如何,窗口在課後表達的謝意多半是客套話,不能當真。
這套簡報做了些修改後,就在國資圖的課堂上再次出現。我答應邀約後除了發現必須很早起之外,也才意識到授課對象是一群高中生,完全是下一代了。很久沒和學生接觸,在我的刻板印象中,這些網路原住民應該是一群鬼靈精怪但是專注力不足的生物。他們在三天的營隊中有好幾堂課,大概只有我這一堂最「復古」,跟科技扯不上什麼關係,雖不至於緊張,不過真的沒把握他們會不會覺得我的課有幫助。
上課日正好是丹娜絲颱風剛過,台中還因外圍環流持續強降雨,還好沒把自己搞得太狼狽,我可是花費心思穿搭出一身集輕鬆、專業、時尚、不老氣也不裝年輕的造型(這可能比課程本身還讓我傷腦筋)。進了教室看到現場學生分成六組,表情淡定。我拿起麥克風,從自我介紹開始,意外發現自己和高中生相處起來還滿自在的,繞著桌子邊走邊講,或許是二十幾歲時各種短暫的教學記憶還在吧。
相較於東吳的課程偏重策展案例的分享,我要為這群對書業幾乎一無所知的高中生,在隔天營隊結束前完成策劃並陳列六個書展提供一些具體指引。修改簡報時,我花了好些時間才想到要怎麼和他們溝通「將想法轉換成書單」的關鍵,自己也很有收穫。雖然他們大部分時間看起來不知神遊何方,發言或討論時都還滿認真的。有些人表達很有條理、想法清晰,而邏輯奔放、自我小宇宙很強大的孩子也不少。
很高興我比自己想像得更有包容性,這不是自誇,而是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和他們有龐大的代溝,可能還會因為他們分心滑手機、打瞌睡而發火,但,我還真的都不在意,在他們胡說八道的時候也直接黜臭(「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不是聯經出的。chatGPT?不行欸!」)。課程比預期早了20分鐘結束,本還想要不要再說點什麼,大家已經鬧哄哄地討論起來,我對坐在教室後方的館員笑說:「我看他們的專注力就到這裡了。」
話說回來,我們這個社會太在意小孩「有沒有讀書」了,但是大人都不讀書,真的很好意思欸。
平安書房
近年新開的獨立書店我幾乎都沒有去過,所以不太分享相關訊息。不過日前在臉書上看到落腳屏東的「平安書房」,很值得說一說,因為店主之一是呂佳真小姐。我與呂小姐素不相識,但他是據我所知台灣極少數至今仍完全以圖書校對為業的人(我本想說「唯一一人」),如果你家裡有些藏書,版權頁上一定看過他的名字(現在版權頁上就連列出「校對」的比例也不高了)。
我有一次外編的書稿,主編另外發校對給他,我收到那份寄件人署名「呂佳真」的校稿時,不誇張,覺得自己好像才真的跟出版業靠近了一點點(但現在又離很遠了)。他也經常在臉書上分享閱讀心得,這些貼文都會由平安書房的臉書繼續發布,不知道何時才有機會再去屏東,真想逛逛啊。
突然冒出一個念頭,不是什麼新鮮事,卻突然具象化了起來。我希望自己永遠是一個有點不合時宜的人,這不是什麼奇特的人生觀,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永遠都不太習慣整天看著網路影片,不習慣無論大小交易都要用行動支付,不習慣買東西一定要打開會員App,或者不習慣對任何事情有疑惑都要先問過AI機器人。我對這些數位工具沒有任何排斥,正是因為很常用而不甘心。很多時候是這樣,不是不接受,而是想要保有一點選擇權──即使那只是自以為擁有的選擇。
關於國資圖「閱讀代言人」:據說學生來自不同城鄉,是對活動有參與意願,準備資料後由學校推薦、館方甄選。同學策劃的書展不確定是否已經開始,好像到九月底之前都會陳列在國資圖的五樓,共有六個主題,路經台中不妨去看看。
好喜歡您的這篇文章分享,恰巧都與我有點關聯(意外親切),本身是屏東人但在台中工作多年,至今仍未放棄閱讀。
現在才發現妳到過東吳圖書館做直播!好厲害!我猜妳去的是雙溪校區的中正圖書館?只有那裡才有一整層以漫畫為主題。但說來慚愧,我至今還沒去好好看過。一定要把握機會去一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