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因為想要改善身心狀況,開始接觸以前從沒想過自己會有興趣的東西,好比冥想或精油。逛書店時不自覺走到心理學的書櫃,看著眼前一排排熟悉又陌生的書名,有點哭笑不得。我好奇是不是人到了一個年紀就一定會尋求身心方面的資源呢?也發現原來接觸這些資訊或許不一定是想追求什麼,而是跟讀理財書或食譜一樣,是種生活(甚至生存)必須的知識。
想到之前聚餐,一桌人早的是20幾歲就認識,如今都是4字頭起跳了。話題不知不覺導向了健檢之類的內容,回家後跟我媽說大家邊吃飯邊討論老花眼鏡的度數(還互相試戴),他笑得樂不可支,我感覺那笑聲裡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。
今年獨立出版聯盟在國際書展推出「兩年內出版的新書不打折」方案,在殺聲震天的滿場折扣裡獨樹一格,結果也沒讓人失望。我和聯盟合作已久,他們問我能否藉由展期間的數據證明「不打折對銷售沒有影響」。我最喜歡看營業報表了,當然馬上答應。數字幾乎全是現成的,連公式都沒用上幾個,有趣的是,我這才發現書店人看慣了的報表,對出版人來說並非那麼直觀的資訊,果然隔行如隔山。
分析全文放在聯盟臉書。對我來說,這份報表光是公開數據就很有價值,而最關鍵之處是他們攤位在今年不僅整體銷售數量上揚,銷售金額更只折掉定價的3%,顯示原價銷售幾乎不影響讀者的購書意願。最難提升(卻也對促進營收最有效果)的客單價從614元飆到726元,這可不是書價上升能夠影響的程度。雖說聯盟粉絲忠誠度高,書展也不是常態通路,但在分眾時代,出版策略既是受限,也代表有全新可能,重點還是在於意願。
《派遣女醫 X Final》好看程度遠超我的想像。或許應該說,我可能比自己想像中更喜歡《派遣女醫X》這部日劇。此劇主角大門未知子,擁有超模般的外表和神等級的醫術,偏偏不願依附大學醫局(教學醫院的官僚組織),而是一位派遣醫師。專長和興趣都是「手術」,卻不知道自己的酬勞大部分都被經紀人「晶叔」暗槓,只要有得吃、可以在澡堂泡澡、無聊時打打麻將(還老是輸)就滿足了。
醫療劇是日本連續劇裡重要的類型,只要稍有關注的人,隨便都可以舉出十部作品。大門未知子這種特立獨行的主角形象,是典型日本人對現實生活的反向投射,每一集劇情的起承轉合也非常公式化,雖說完全理解這部劇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,但一直不覺得自己算是劇迷,我記得自己有時候會跳過中間的劇情不看,反正最後大門一定會把人救回來的,危急時刻的經典台詞「我是不會失敗的」宛如定海神針,最後那十分鐘總是充滿多巴胺。
既然號稱「Final」,卡司華麗也是應該的。除了米倉涼子,岸部一德飾演的神原晶更是本片靈魂,觀眾終於可以知道更多他們兩人過往的淵源。電影中的對手(aka新院長)是染谷將太,他「一人分飾兩角」,和大門師徒有相當精采的對手戲。老班底包括:「城門CP」的內田有紀;外科醫三人組勝村政信、遠藤憲一、鈴木浩介;在全劇最初第一個現身的角色田中圭;第六季加入的今田美櫻;還有第二季起看似權謀實則是喜劇笑點的西田敏行,也在本片中留下他最後的身影;其他現身客串的角色更讓人眼睛一亮。片尾雖無彩蛋,但隨著字幕浮現的一幀幀劇照,竟然勾起我不少觀劇時的回憶(一口氣看到歷季出演的大物俳優真是金光閃閃啊),搭配電影的劇情更是讓人感動。
回家後本想找最新一季來看,但第七季目前台灣沒有平台播映,想想不如回頭看第一季。第一集裡的大門未知子氣場還沒有現在強大,會看著牆上時鐘指到五點然後說「時間到我要下班了」。不過重溫時發現讓人驚喜的細節,原來電影版呼應了第一集的哏(也許還有其他集),這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電影裡有幾個短短的場景乍看不合理或刻意,但好像帶有某種暗示。
送票給我的朋友並沒有看過日劇,不過他對於片中重頭戲那場手術很感動,我想應該不至於看不懂吧。至於喜歡這部日劇的人,真的不要錯過電影版,光是在戲院聽它的經典配樂就值回票價了!
無可無不可地看了勞勃狄尼洛首登小螢幕的作品《零日風暴》(Zero Day),套句推友的疑惑(無斷引用):「不確定它是要認真講國土安全還是政治陰謀還是阿玆海默症。」只能說作品企圖心太大而執行力不足,我雖然不至於看到生氣,還是覺得劇本有點莫名其妙,尤其把假想敵設成俄國,拜託,都2025年了耶,世界公敵早就換人了。對照昨晚白宮裡川普、范斯是如何對待澤倫斯基的,實在諷刺。
對我來說全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「他是勞勃狄尼洛」。鏡頭偶爾會帶到主角書房裡擺放的家庭照片,現在美術那麼好,製作角色年輕時的照片很容易。但「他是勞勃狄尼洛」,誰不知道他年輕時長怎樣,於是看到那些照片的時候總忍不住想:「這個時期是《計程車司機》,還是《四海好兄弟》?」
會看這部劇,是我最近開始固定收看Graham Norton Show。我很愛這種節目(訪談或週末夜現場之類),但沒字幕我看不懂,所以沒特別去找。好不容易有個諾頓秀,我是以「傳統」的方式每週六晚上在MOD的BBC Lifestyle上看的。
約莫兩週前,節目進行到中後段,勞勃狄尼洛以重量級嘉賓的身分登場,就是為了宣傳《零日風暴》。他分享了一點點關於拍電視劇和電影的不同,諾頓問他還想不想再嘗試電視劇?他擺出一貫似笑非笑的表情說:「我不確定。」我是覺得看到成果之後他大概沒什麼意願了。
這集節目的其他來賓之一包括以《艾諾拉》首次入圍奧斯卡的Mikey Madison,諾頓問勞勃狄尼洛關於「事先準備謝詞」的建議,影帝是這麼說的:
瀏覽過今年奧斯卡入圍片單,發現我只看過《沙丘2》和《腦筋急轉彎2》,感覺自己要從「看電影的人」變成「不太看電影的人」了。一天過一天沒有特別感覺,但似乎直到現在為止,我都還沒有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生活變動中安頓下來,錯過的電影,只能暫時放在一邊了。
之前因為巨大變化接觸身心靈,到現在好幾年,覺得這些理論或工具,像是忙亂生活中的某種定錨力量,特別是對於多頭馬車的中年人來說(笑)。總是要確認自己在哪裡,在為誰做什麼事情?以及時時觀照自己的狀況和感受。